孩子並不知道要請求母親給予什麼,母親卻知道孩子們的需要,而主動地給予,此乃出於母親對子女的愛護。今天陳院長為臺灣的社會大眾向我請法,那表示他是一位尊崇佛法的善知識,他是一位代大眾請法的菩薩。

在當時《維摩經》的社會成員之中,除了上述的大比丘、大菩薩之外,還有「諸天」的天人及「護法龍天」,這些是凡夫的肉眼無法看得到的,天人以微妙的物質為身體,他們有大福報,但智慧不夠,所以雖享天福,仍不得解脫,天福享盡,下墮三惡道。八部龍天是天人的扈從,其中有善根的諸天及神王會來佛所,聽聞佛法、修菩薩道、護持三寶,所以當釋迦佛要向比丘和菩薩們介紹《維摩經》的大法之時,這些諸天和護法龍天亦都來了。另外還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裡的比丘、比丘尼不同於前面所提的大比丘眾,而是一般在學習戒律、法儀及修行方法的男女出家二眾,而優婆塞和優婆夷則是初發心的男女二眾在家菩薩。

以上這些眾生都到毘耶離城的菴羅樹園,集會在釋迦佛陀座前。這些聖人和凡夫,集會在一起,就是一種大社會的現象。許多不同層次、不同性別、不同身分的聖人及凡夫,集合在一起,就是條理井然、互通有無的社會,這個特質在《維摩經》裡表現得非常的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