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品第三〉
以上三段經文是有層次的:第一個層次是阿難尊者看到釋迦牟尼佛害病,以為佛真有病;第二個層次是超越於有病和無病,維摩詰菩薩認為佛是不可能害病的;第三個層次是說看到佛生病是真的,但是佛本身是不會害病的,為了救度五濁惡世的凡夫眾生才示現小病的。第一層次是阿難所見的太低了,第二層次維摩詰菩薩所見的又太高了,第三層次恰到好處,主要是說明佛的出世是為了關懷人間社會。
我們目前的社會十分混亂,人心浮動不安,這樣的社會更需要佛法。有人藉口太忙不能學佛,我說就是因為忙才更需要學佛觀心,因為身忙,心也忙,忙得暈頭轉向、心浮氣躁,更需要學佛安心。也有人說等到老了再學佛,我說老了就來不及了,人人都及時學佛,及時有用,遲一天學佛就多一天的損失,老了再學,損失就太多了。
維摩詰言:「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