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接受銀錢,但也限制得非常嚴格。比丘不可親手捉持,沙彌或可捉持,如有五戒淨人,則應由五戒淨人負責接受並保管,乃至由普通俗人蒙起眼睛,帶了他將銀錢置放於一個指定的處所。這些種種,在今天已經無法做到的了。能不貪得無厭,已是難得,絕對不持金錢,似乎已是不可多見的事了。
現在,再把「生像金銀」四個字解釋一下。在這四個字中,主要是「生像」二字,需要解釋。歷來對此「生像」二字,有兩種解釋法:
第一,「生色者金,似色者銀」。生成的黃金,稱為生色,以銀鍍成金色的,稱為似色,似也就是像的意思。
第二,生者是生就的金銀珠玉等的寶物。像者是用金銀寶物製作成的金器、銀器,乃至珠、玉、珊瑚、瑪瑙、水晶、硨磲、瑠璃、琥珀、玳瑁、文犀、象牙之類所製成的種種寶器。
出家人,不但不可捉持金銀錢幣,一切的寶物寶器,都不可捉持,當然更不許收藏與儲積了。因為東西好了名貴了,就會對之生起貪著之心,一對外物起貪著之心,那就心隨物轉而不能運心轉物了,更不能自在解脫了。這有一個故事,可資說明:過去有一個出家人,他已看破了世事名利,獨自藏於靜處修習,既不訪客,也不接見來訪的客人,但他就是喜歡珍惜他的一隻食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