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的內容,是三聚淨戒;三聚淨戒的精神,則無善不舉,無德不備,無法不包,無大不及,無微不至,而又無遠不屆與無功不成的學佛法門。
第三節 菩薩戒的種類
菩薩戒既是七眾戒之外的別解脫戒,所以,受了七眾戒固可增受菩薩戒,不曾受過七眾戒,乃至不夠資格受持七眾戒的,也能受持菩薩戒。所以菩薩戒的性質,也相似於八戒,八戒也是七眾戒之外的一種別解脫戒。這在八戒一文中,已經說過了。
但是,菩薩戒中,有的相似於八戒,所以也是頓立戒,有的則不同於八戒,而為相似於七眾戒的漸次戒。因此菩薩戒的種類,大體應該分為兩種性質:一種是頓立而可單受的菩薩戒,一種是漸次而須先受三皈五戒等之後再受的菩薩戒。
自古迄今,藏經之中已收並已譯成漢文而受重視研究的菩薩戒本或菩薩戒經,共有如下的六種:
-
《菩薩瓔珞本業經》
-
《梵網經》菩薩戒本
-
《瑜伽論》菩薩戒本
-
《菩薩地持經》戒本
-
《菩薩善戒經》戒本
-
《優婆塞戒經》戒本
若以頓漸二類來分,《瓔珞經》與《梵網經》是屬於頓立的一類。《瓔珞經》卷下說:「始行菩薩,若信男若信女中,諸根不具、黃門、婬男、婬女、奴婢、變化人,受得戒。」(《大正藏》二四.一〇二〇頁中)可見,不限於人類,均可受菩薩戒的。《梵網經》卷下也說:「若受佛戒者,國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黃門、婬男、婬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剛神、畜生,乃至變化人,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大正藏》二四.一〇〇四頁中)而沒有說不受七眾戒,便不得菩薩戒;只要聽懂菩薩法師所講菩薩戒法的語言及內容者,即使從未接觸過佛法,也可以受戒得戒。所以說這是頓立的。
其餘的《瑜伽論》、《地持經》、《善戒經》、《優婆塞戒經》的四種戒經,是屬於漸次戒的。其實這四種的本來梵本,只有兩種典籍。《瑜伽論》、《地持經》、《善戒經》,同屬於《瑜伽師地論‧菩薩地品》的同本異譯,所以是同一型範,只要舉其一種,便可概約三種了。如《善戒經》卷四中說:「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