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上雖早於《瓔珞經》,說出的地點及說出前的放光,則頗相似。《梵網經》也是先放光明,次說菩薩的階位,再於下卷說出十重四十八輕的戒相條文。所不同者,《瓔珞經》沒有輕戒,《梵網經》則沒有受戒的方法。但是,《瓔珞經》與《梵網經》,相同之處太多。
梵網戒經是所有菩薩戒經在中國流通得最廣的一種,但對《梵網經》的真偽問題,那也是自古已然,由來已久的事了;諸家舊時的經錄,都將《梵網經》列入疑品。據〈梵網經序〉中說:「此經本有一百十二卷,六十一品。」(《大正藏》二四.九九七頁上)法藏大師的《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一則說:「若論具本,什公相傳,云西域有十萬頌,六十一品,具翻應成三百卷。」(《大正藏》四〇.六〇五頁上)因為《梵網經》的大部未曾傳來,中國的《梵網經》上下二卷,是由羅什三藏,口中誦出全部《梵網經》中的第十品,叫作〈菩薩心地法門品〉(略稱〈心地品〉),但因上卷的文字,很難解釋,前後序文亦有可疑,戒相條文也很難解,致被學者疑為中國人的偽造,不過這恰是一部很受歡迎的菩薩戒經,所以歷代多有諍論。晚近的太虛大師也有〈梵網經與千鉢經抉隱〉一文,他以為《梵網經》上卷所說的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的文字,與《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略稱《千鉢經》)之第七卷半到第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