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學綱要 345

所說十發趣等四十心位,文字加詳,而義旨全同《梵網經.心地品》上卷。並說:「所謂一百二十卷的《梵網經》,或《千鉢經》,亦為《梵網》六十二品中之若干品。……其文既有《千鉢經》可證,必有梵文根據,而疑偽之見可袪。」這是主張真實非偽的見解。但是近人續明法師的意見,又是另有看法的。他說:「由於序與後記之文,雷同影附之迹甚多,不似出於肇公之手,故有人既疑經非羅什譯,又疑序非僧肇作,由疑序而更疑經!」又說:「《梵網經》上卷,按之文字,與羅什所譯諸書不合,復查與唐譯《千鉢大教主經》中之一段文義相同,但以缺乏兩經以外之證據,故難遽下任何論斷。」(詳見《戒學述要》)根據續明法師的考證,他認為《梵網經》的序文及後記是有問題的,上卷的經文也不是羅什三藏所譯的,並比照小乘律形式的推斷,以為《梵網經》必定也有大本的根據,同時以為梵網戒的十重四十八輕,並非如相傳所說那樣是出於「〈心地品〉的一品」,而是由大本的各品之中摘取出來的。這一發明,非常可貴。

但我希望也來補充一點意見:在前面說過,《梵網經》與《瓔珞經》的相同之處很多,它們同是頓立戒,同是在摩伽陀國菩提道場附近,於一時說出;同是說了相同的十條重戒。那麼,我們也不妨相信:「一卷譯本的《梵網經》,是由羅什法師誦譯而出,二卷本的《梵網經》,則是由於受了《瓔珞經》形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