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學綱要 373




不過,在通常的情形下,在受戒之先的乞戒之時,菩薩法師僅問兩句:「汝是菩薩否?」「汝已發菩提心未?」這也就是探問菩薩種姓及發菩提願的必經手續,至於勝行心中的十種要求是很少問到的。但是,衡之於理,求受菩薩戒者,應該自誓具備這勝行心中的十種要求。

正因為受戒之先,要有感戒之善,事實上,未曾學佛的眾生,並不會知道什麼叫作感戒之善。但以《梵網經》及《瓔珞經》而言,能解法師語的眾生均受得戒。所以《梵網經》輕戒第四十五條要說:「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入一切城邑、舍宅,見一切眾生」,「應心念口言:汝是畜生,發菩提心。而菩薩入一切處,山林川野,皆使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大正藏》二四、一〇〇九頁上)這就是為使一切眾生皆能知道感戒之善的教化工作。《瓔珞經》卷下也說:「若有人欲來受者,菩薩法師先為解說讀誦,使其人心開意解,生樂著心,然後為受。」

根據如此說法,我們在傳菩薩戒之前,那是必須先講菩薩戒的,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