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依照祭祀的預定次第而行的歷程而已。每日有每日的祭祀,每月有新月及滿月祭,每年有例行的年祭,其間又有種種臨時祭,又有數年一次的祭,一生之中又有數次特定的祭。婆羅門教的三大綱領之一,即是「祭祀萬能主義」,離開祭祀,他們就無生活可言了!但要給它分類來說,可分作家庭祭及天啟祭的兩大類:
在家庭祭之中,包括從人之托胎而至下葬的儀式,試舉如下:
-
受胎禮:夫婦婚後,欲懷孕而行的祭。
-
成男禮:懷孕三月,希望生男孩而行的祭。
-
分髮禮:成男禮後一個月行之。
-
出胎禮:臨盆時,生產時,生下後,斷臍帶時,由父母共行之。
-
命名禮:一般在生後十日行之。
-
出遊禮:初出門時,為生後四月行之,與父母外遊。
-
養哺禮:初進食物時,為生後六個月行之。
-
結髮禮:嬰兒終期入童子期時行之。
-
薙髮禮:剃除頭髮的四邊,表示童子期終入成年期時行之。
-
入法禮:此為人生四個時期的第一期開始──婆羅門八歲至十六歲,剎帝利十一歲至二十二歲,吠舍十二歲至二十四歲之間為入法時期。若此時期中不行入法禮,即失去宗教的權利,也失去再生族的特權。
-
歸家禮:由師家學成返其自家之前所行之禮。
-
結婚禮:歸家後,行人生在家的大禮。
此外要行新滿月祭,要行好幾個月的定期祭,要行祖先祭。
對於死人的葬法,分有火葬、水葬、埋葬、投棄、曝棄等五種。
又由專門的祭官所司的天啟祭祀。家庭祭是以家長為司祭者,天啟祭的司祭者是專門的祭官;家庭祭只用一火,天啟祭則用家主火、供養火、祖先祭火的三火。
在天啟祭中又分為供養祭及蘇摩祭。
-
供養祭:此包括有置火祭、火祭、新滿月祭、祖先奉餅祭、初穗祭、四月祭、供獸祭等。
-
蘇摩祭:凡供養祭以外的大祭,皆稱為蘇摩祭。例如力飲祭、即位禮、馬祠、奉乳茶、火壇祭、人祠、一切祠等。其中的馬祠,是婆羅門教的大祭,若有野心的國王,想要征服四方,便行此祭。先選取一匹供作犧牲的馬,洗淨作法後,派貴族少年武士,放馬於東、南、西、北方各一年,任由馬的心意到各鄰國的領土上吃草。馬所經之國,該國若自知無力抵抗放馬之國者,即當以精兵加入衛馬的隊伍,以示承認了馬祠之國的宗主權,否則即以兵力相抗,發生戰爭。至於人祠,太古時可能曾用人作犧牲的。但到梵書時代,已改用米麥等物代替了。所謂一切祠,是將財產、妻子、眷屬等奉施於神及人,自己隱居於山中的祭祠。事實上,凡為隱遁之士,多作一切祠的祭式。
學派的興起及其開展
在《奧義書》的終期,由於內外雙重的原因,開出非婆羅門主義的好多學派。此等學派思想的興起,由內觀之,固以《奧義書》為其原動力,但也因了潛伏在民間的信仰之抬頭;由外觀之,乃因隨著各地方而生出的種種思潮之獨立而成。
據多伊森氏等的研究,當時繼《新奧義書》而開出的學派,可分為五大潮流:1.純吠檀多主義;2.瑜伽主義;3.濕婆主義;4.毘紐笯主義;5.遁世主義。其中的濕婆主義及毘紐笯主義,是在《古奧義書》之外發展而迎合有神思想的學派。在此五大潮流之外,尚有佛教、耆那教、正理派等,與《新奧義書》的思想也無甚聯絡。
在原始的佛教聖典中,對於佛世的時代思想雖曾詳述,對於當時的大思潮卻未提到,乃至連《奧義書》的名字也未發現;但研究《古奧義書》的年代,確在佛世之前。即使為中國及日本佛教學者認定較佛教為早的幾個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