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開元年間(西元七一三~七四一年)來華的金剛智及不空所傳的密教,亦有降伏大自在天之說。濕婆派的異流鑠乞多派(Śākta)的女神崇拜,也在此期中興起。
第四期:西元九百年至一千三百年頃,為怛密耳(Tamil)宗教詩人歌詠其宗教信仰中心的時期。
第五期:回教影響印度教的時代。
第六期:西元一千八百年之後,基督教影響印度教的時代。
本書不能將印度教的各派各期,詳細介紹,只能將印度教與佛教先後互關以及重要的部分,作扼要的說明。以下所用的參考資料,則係取自姉崎正治的《印度宗教史》,坂井尚夫的《印度之宗教》,糜文開的《印度歷史故事》及《印度兩大史詩》。
印度教的三位大神
印度教是《吠陀》信仰的革新,也是婆羅門教的復活。因在阿育王時代之前,佛教的崛起,取代了婆羅門教的地位。此後,婆羅門教吸收了佛教的優點,以及民間信仰的要素,便起而復興成為印度教。
取自佛教的有哲學理論、宗教儀節、寺院建築、聖像雕刻和繪畫,以及聖跡的巡禮及培植。此在佛教以前的婆羅門教,特別是藝術方面,非常貧乏。
取自民間信仰的,則為《羅摩所行傳》及《大戰書》中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