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宗教學 176

幽、冀、荊、揚、兗、豫等八州之人,置立三十六方(方等於將軍之號),皆以黃巾著頭為「黃天當立」的標幟。一時諸方俱起,殺人祠天,燔燒官府,劫掠聚落城邑,時人稱為黃巾,或稱蛾賊。後來黃巾之亂雖平,太平道仍在江南流行,那便是于吉之功。後世稱道士為黃冠,實亦由於張角的黃巾賊造反而來。

天師道


道教之起初,均為教匪。太平道的張角是如此,張道陵的天師道,亦復如此。

張道陵本叫張陵,道字是後人附加的。他生於後漢桓帝時代,據說是張良的第八世孫。遊於太學,博通五經,晚年學長生之術,入鵠鳴山,著《道書二十四篇》,引誘人民。入門信仰者,皆出五斗米,故稱五斗米道,又被稱為米賊。

張陵死後,其子張衡、其孫張魯,三世修張陵之術。據《三國志.張魯傳》中說:「魯遂據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其來學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號祭酒,各領部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皆教以誠信不欺詐,有病自首其過,大都與黃巾相似。」

此處所說的張魯「以鬼道教民」,應有解釋:鬼道起於殷商,昌於陰陽家,又得墨子的「明鬼」而大張。據章太炎說張陵、張魯之論:「乃古之巫師,近於墨翟,既非老莊,並非神仙之術也。」又說:「墨子之傳,絕於後漢,其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