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間上上藏、自性清淨藏,這是如來的境界、是涅槃、是常樂我淨。即所謂「如來藏中藏如來」,人人皆有如來之藏,藏有自體清淨的如來,只因為客塵(外緣)的煩惱所染污而現出種種非清淨的雜染相。這就是真空之中所顯的妙有;佛教本不主張有我,此則在一切皆空之後,所顯的本體真常、唯心清淨的「我」。《大乘起信論》所稱「如實空境」、「如實不空境」,即由此來;因客塵煩惱而現的雜染相是如實空的,自體清淨的如來藏是如實不空的。
《涅槃經》
大乘的《涅槃經》,乃由《長阿含經》的《遊行經》發展而來。對大乘而言,《遊行經》是小乘《涅槃經》;《遊行經》是以釋尊晚年的言行為主要的記錄,大乘《涅槃經》則不以事實的記述為中心,而以發揮其一定的教理為目的。
大乘《涅槃經》的成立,大約是西元二百至三百年間,近世學者並推測它最先出現的地方是北印度,是繼承般若、法華、華嚴等的思想,藉著小乘《涅槃經》的形式而完成。
在中國有兩種譯本:一為曇無讖譯的四十卷本《大般涅槃經》,稱為北本;一為慧嚴將北本修正為三十六卷本的《大般涅槃經》,稱為南本。此二種的內容相同,僅在品名及分章上做了修改。此經的梵本現已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