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 260

以與敵共許之因喻為能成立。「因」是基於九句因而立三相,此即是三支作法的新因明;所謂三相,即是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異品遍無性。「喻」是因的三相的一分,即在「同品」、「異品」之二相,舉出「同喻」及「異喻」,自正反兩方面來證明所立論點的正確性。

因明不易懂,初學者不妨參閱慈航法師全集《相宗十講》之八、九兩講。

繼承陳那之因明學的是商羯羅主(Śaṃkarasvāmin,他作有因明學的入門書《因明入正理論》,現存有梵、藏、漢三種本子。

另外,學於世親及陳那門下的三寶尊,著有《一切如來讚》,陳那系統下的無性,著有《攝大乘論釋》。此下即為護法。

護法


護法〈Dharmapāla)是印度後期大乘佛教史上的一顆彗星,他是南印度的達羅維荼國人,本為王子,極其聰慧,據稱他的「學乃淵於海濬,解又朗於曦明,內教窮於大小,聲論光於真俗」。他成名很早,曾任中印那爛陀寺的住持,二十九歲即退居於佛陀成道的佛陀伽耶附近,三十歲(《唯識述記》則謂三十二歲)即死於大菩提寺。他對唯識學理,闡發精詳。著有《大乘廣百論釋》、《成唯識寶生論》、《成唯識論》等。《成唯識論》即是《唯識三十頌》的釋論,玄奘大師漢譯《成唯識論》,即以此論為依據,而略參入其他九師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