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 261


護法站在道理世俗諦的立場,宣說唯識的「真有俗空」,恰好與中觀派的「真空俗有」觀對立起來。他認為蘊、處、界的一切法皆是有,即以此立場來釋《唯識三十頌》。他的弟子是戒賢,再傳弟子即為我國的唐玄奘,到玄奘弟子窺基,唯識學即在中國成為一大學派的唯識法相宗。所以,護法在唯識學史上的地位,不在世親之下。

德慧及安慧


德慧(Guṇamati)是南印度人,一般以為他是世親的弟子,並以安慧為門師。他曾於摩伽陀降伏外道,後來住於那爛陀寺及伐臘毘等處,著有《俱舍論釋》、《隨相論》、《唯識三十頌釋》(此書今已不見,玄奘是見過的),他在他的《攝大乘論釋》中,主張種子的本有與新薰之合一論,即所謂「本性住種」與「習所成種」說。

安慧(Sthiramati)是南印度羅羅國人,他的著作很多,重要者有《辯中邊論疏》、《唯識三十頌釋》、《五蘊論釋》、《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大寶積經論》、《大乘中觀釋論》、《俱舍論實義疏》等。其中《唯識三十頌釋》,漢文未譯,現存梵文本,則為法國巴黎烈維博士的校本。安慧的立場與護法完全不同,他以阿賴耶識為一切雜染法種子的住處,一切法為阿賴耶識所藏的果,阿賴耶識是一切法的因,故說一切法即是阿賴耶識;由此阿賴耶識而生起思量識及了別識,結果又歸於阿賴耶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