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 81

一五〇至一六六頁第二說,便是將有部的《雜阿含經》、《中阿含經》,加上法藏部的《長阿含經》及大眾部的《增一阿含經》而成。至於漢文別譯的《雜阿含經》,是屬於飲光部。其他存於四《阿含經》中的別譯很多,亦屬於許多不同的部派。漢譯四《阿含經》,若與南傳的五《尼柯耶》比照,則為:

由此比照,可見北傳雖僅四《阿含經》,但是南傳的《小部》及第五《尼柯耶》中的大部分,漢譯已有,唯其內容稍有出入而已。

四《阿含》與雜藏


四《阿含經》的得名:1.《雜阿含經》,即隨事義之相應者如修多羅、祇夜、伽陀等類別而編次之,例如處與處相應為一類,界與界相應又為一類,故南傳稱為《相應部》,其義相應而文則雜碎,故名《雜阿含經》,非如《開元釋教錄》解為「雜糅不可整理」之意。2.《中阿含經》及3.《長阿含經》,乃是以篇幅的長短得名,經文不長不短者名《中阿含經》,經文很長,則名《長阿含經》。4.《增一阿含經》,是以數字相次而集經,一而二,二而三,一一增加,乃至多法,故名增一。

雜藏的性質,或為四《阿含經》所未收,或自四《阿含經》中集出。而其多數為優陀那的小集,或為本生等的傳說。其源本佛說而為《阿含經》所未集者,故別名謂之雜藏。

此與阿育王時的佛教大勢有關,當時西系上座之深入西北者,尊《雜阿含經》;西系之別為中系(分別說系)者,尊《長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