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史概說 114

第五會轉急,唯唱阿彌陀佛四字。法照由五臺山以迄太原及長安,廣弘其五會念佛法,深受世人之感銘。就是日本的所謂山念佛,也是因慈覺大師圓仁,從五臺山的竹林寺,傳到日本比叡山而來。

少康(西元?─八〇五年)於唐德宗貞元之初,至洛陽白馬寺,見殿內的經籍放光,探之,乃得善導的〈西方化導文〉,因詣長安的善導影堂,得善導的靈告,遂成為願生西方的熱心者。分奉善導的舍利,於浙江的睦州,建立淨土道場,從事於民眾教化。法照與少康因其弘揚淨土,和其佈教的態度,頗似長安善導的化風,故被並呼為後善導。少康著有《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刪傳》一卷,列敘願生淨土者的往生傳記,此乃有名的近世往生傳記類編集之發端。把隋唐時代,以華北為中心而流行的淨土教信仰,移植到江南,五代以後的江南,成了開發淨土教興隆的基礎者,不能忘了少康的事蹟。

第五節 律學的勃興


佛教,自古重視戒、定、慧三學。出家者以學習戒律為修習定學的基礎,先經禪定的學習,始能進入慧學,所以,戒、定、慧三學,乃為修學佛道的歷程。然在中國,先有對於漢譯佛典研究的慧學,由慧學而得到戒、定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