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團的發展與儒道二教
第一節 法社‧義邑‧僧祇戶‧佛圖戶
佛教在南北兩朝的活動情況,有些不同。江南的佛教,因廬山慧遠的白蓮社,遂由貴族社會高蹈的思想議論,而發展為義學,此為形成法社的特色。法社的社友,要遵守社誡,也就是法社節度的制定,必須持戒和修道。從慧遠的〈法社節度序〉、〈外寺僧制度序〉、〈比丘尼節度序〉的撰作,可知當時除了白蓮社,尚有類似的法社存在。此時的山林佛教,也有了發達的跡象,那是另一面重於修道的方外佛教。
然由於北方五胡的國王,歡迎佛教中的神異方術,信仰熱烈,國王大臣以迄一般民眾,風行建塔寺、造佛像,因此而有義邑在民間產生。所謂義邑,是由眾多的在家人為邑子,僧人為邑師,指導邑子而成佛教的團體,這樣的結合,可由許多造像的銘文等處見到。數十百位邑子,在化主邑師的勸導下,建造釋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