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彌勒、觀音等像,將此功德為求各自的父母、妻子、自己以及家族的現世利益和來世的願望,這種佛像的開光法會,稱為邑會。從僧傳中也可見到,當時彌陀信仰者,可舉的有法曠、慧度、僧顯、慧宗、曇鑒、慧通等,也有願生兜率的傾向而發展成為彌勒信仰,例如道安及其門人為始,又有僧輔、智儼、道法等。又由於觀音信仰之利益的普遍,故有念觀音而使病癒之杯度、祈求航海安全之法純、念觀音而得妙音之帛法橋等。這樣的佛教,其特色大約是在浸透於一般社會的信仰。
另有作為北朝佛教的特色者,即是僧祇戶及佛圖戶的流行。由於北魏曇曜於西元四七六年,向孝文帝奏請而創立的僧祇戶,而將新成為北魏領土的山東地方平齊郡的郡戶,所應納於國庫的稅收,改納於僧曹,由僧曹管理,施捨給窮困者,以及維持官設的佛寺和造寺、法會等的事業費,特別是在饑饉災荒之際,用作賑濟。又有佛圖戶,是將犯了重刑的犯人,以及官之奴婢,移入佛寺管理,服清掃環境及寺田之耕作等雜役,同時接受佛教的感化教育。
第二節 佛寺及僧尼數字
由於如此,佛寺及僧尼人數,便急速增加。根據唐朝法琳的《辯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