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史概說 61

第八節 道教之成立


北魏的佛教亦盛,教團之發展頗為驚人,號稱有三萬寺院,三百萬僧尼,特別是太祖道武帝(西元三八六~四一九年),躬自信奉,加以保護,太宗明元帝(西元四二〇~四二三年)也是同樣,世祖太武帝(西元四二四~四五一年),也很尊重由關中至當時國都平城(山西省大同)的曇始,後因傾向道教而展開廢佛政策。

道教,是起於漢末及三國時代的張角、張脩、張魯等所主倡的太平道及五斗米道,乃是誦《老子道德經》而利用符咒祈禱治病的民俗信仰,以此和同時代的左慈、葛玄等人倡導的神仙、養生、丹藥之方術,合流而成為組織化,產生天師、布行都講、祭酒、都督、主簿、姦令、鬼使等的職制,獲得了廣大的信徒,再加入老莊哲學的意味而成為道教。西晉時代,祭酒王浮,與河內的沙門帛遠(法祖),展開佛道之論爭,《老子化胡經》的著作,便是一個例證。這部《老子化胡經》,現已散佚,僅能見到其中少部分的內容,說什麼老子赴印度成為釋迦,或成為釋迦之師等說。佛教方面,也因此作了《天地經》、《清淨法行經》、《須彌四域經》、《空寂所問經》等,將中國的孔子稱為儒童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