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形式則相當於佛塔建築之異於印度的原貌。
到了南北朝時代,佛寺的規模,越形完備。北魏太祖道武帝,於天興元年(西元三九八年),定都於平城(山西省大同),建造五級之塔,耆闍崛山及須彌山殿,別設講堂、禪室,完備了堂塔伽藍,使得僧尼們進入了秩序的集團生活的階段。世祖太武帝廢佛之後,曇曜於雲崗開鑿大石窟寺,又有文成帝詔命天下郡縣,各造佛塔一基,孝明帝也在神龜元年(西元五一八年)令諸郡建立五級佛塔,建於洛陽永寧寺的九層塔,則能遠望於百里之外。當時造立佛寺之多,可由《洛陽伽藍記》而得知,佛寺之內,堂塔櫛比,乃是金碧輝煌、莊嚴燦爛的建築偉構。
北魏堂塔伽藍的配置,大概是採左右對稱的型式,像日本迄今猶在的四天王寺,可能是最近乎這一類型的發展所成。
尚有王公們將自己的私邸,施作佛寺的例子也很多,這就不難明白,是屬於純中國式的建築了。
第二節 雕刻與繪畫
初期佛像的雕刻,已由近代在四川省發掘出來的若干三國時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