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的,於地方的大名及農民間的傳播,則為曹洞宗。
武士共分七階,由上而下的次第是:將軍(一位)、大名、旗本、御家人、陪臣、鄉士、浪人等七階。以武士(武家)為中心的封建制度,又分有好多階級的類別,例如(武)士、農、工、商,例如公家(朝廷)、武家、僧侶、神官、穢多(屠戶)、非人(乞丐)。有一段時期,武家又有執權。朝廷受制於將軍,將軍受制於執權,是三頭政治,而以執權為政權的掌握者。
曹洞宗的道元禪師,雖受朝野各階層的敬崇,因其服膺如淨對他嘗說「不親近王臣」的師訓,所以獨對下層社會的教化努力。道元之門出孤雲懷奘,懷奘之下出徹通義介。義介被推尊為洞門太祖,其下出了瑩山紹瑾及寒巖義尹兩大禪師,曹洞宗因而大盛。
瑩山紹瑾(西元一二六八~一三二五年),先學於懷奘座下,後得義介之心印,創建城滿寺。又承襲義介而繼主大乘寺,再開永光寺,晚年則創總持寺。門下得法者有七人,中於明峯素哲、無涯智洪、峨山紹碩、壼菴至簡,稱為四哲。其後由明峯而開十二門派,峨山則有二十五哲,曹洞宗的門風乃為之大張。峨山二十五哲之中,尤其以大源、通幻、無端、大徹、實峯為最有名,而其通幻的門流特別繁榮,成為室町末葉曹洞宗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