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與慈雲同為宋初中興天臺的兩大師。可知,義通雖為韓國人,卻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中國教化近二十年,且亦於太宗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寂於中國,壽六十二。

新羅王統末朝的佛教史上,尚有一位崔致遠居士,值得一提。他是新羅的文豪,新羅名僧的碑文,多成於他的手筆,為後人提供了許多佛教的史蹟。他也是中國留學生,十二歲來華,唐僖宗乾符元年(西元八七四年)十八歲中進士。二十八歲返國後做了幾任官,但於亂世多故,不唯不能行其志抱,而且有動輒得咎之累,於是他退隱於江海之濱及山林之間,以終其身。

高麗的興起,是由於新羅的衰弱。當時,群雄競起,各據一方,甄萱據南州,號稱後百濟;弓裔據高句麗之舊地,以泰封為國號。王建之父以松嶽郡投弓裔,弓裔即以王建為松嶽城主,時王建年僅二十,出征四方而戰功卓越。到了中國後梁貞明三年,弓裔的部下推戴王建為王,便立國號為高麗。王建即位第十七年,新羅歸降,而結束了其五十六王九百九十二年的王統;第十九年,討平後百濟,三韓又歸統一。

因此,高麗太祖之時,正是新羅禪宗興盛之際,太祖的祖父嘗於晚年離俗居寺,且以讀佛典終其身;其父隆建則與道詵禪師交往甚篤。所以,太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