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將亡之際,慶猷及迴微二人,傳入了曹洞宗。慶猷於唐僖宗文德元年(西元八八八年)來華,參雲居道膺,雲居一見便說:「聞言識士,見面知心,萬里同居,千年一遇。」遂密傳法要。慶猷於後梁開平二年(西元九〇八年)返國,貞明七年入滅。迴微先參迦智山的體澄,後於唐昭宗大順二年(西元八九一年)來華,也參雲居道膺,膺說:「吾子歸矣,早知汝來。」遂密傳心印,他在唐昭宗天祐二年(西元九〇五年)返國。當時韓國僧同參於雲居道膺之門者,尚有高麗的利嚴及麗嚴二人,並稱為東海四無畏大士。

在新羅末季禪宗勃興,九山竟占其八,尚有須彌山一派,則在高麗境內。但是,天臺宗也出了一位義通惟遠,他在後晉天福年間(西元九四二~九四三年)來華,當時正是新羅亡於高麗之初。他先訪法眼宗的天臺德韶,有悟;再謁天臺宗的螺溪義寂,聞一心三觀之旨,遂留下受業。久之,道聲播於四遠,欲返國弘化,但在路過四明,將上船,被郡守錢惟治留下了,錢惟治即是吳越忠懿王錢俶的兒子,吳越王世代崇佛,現雖降於宋,但其遺風猶在。錢惟治對義通加禮屈留,咨問心要,並說:「如曰利生,何必雞林乎?」雞林是高麗的別名。到了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西元九七九年)七月,太宗賜其寺額曰:「寶雲」;同年,四明知禮來從其學;太宗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慈雲遵式來從其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