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冲設九齋以教誨後進,所謂九齋,便是樂聖、大中、敬業、誠明、造道、率性、進德、大和、待聘。因此名儒輩出,總稱為高麗十二徒。而其十二徒的學生,多寓於龍興及歸法兩寺,是以見出當時的儒生,與佛教頗能融和。

在太祖之時有興華嚴的坦文。

到文宗王時,有法相宗的韶顯,其晚年考證慈恩大師的章疏三十二部三百五十三卷,並募工開板,印行流通。

在文宗王時,瑜伽密教,也有可觀,有鼎賢國師者,因他神異頗多,所以歷受成宗、顯宗、德宗、文宗四王的優遇,加有大師、王師、國師的德位。

第十三主宣宗王(西元一〇八四~一〇九四年),便是義天來華的時代,他的崇佛事蹟,與文宗王大同,也受菩薩戒,也設大法會,飯僧也每達三萬。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普濟寺貞雙等的奏請,準禪宗九山的參學僧徒,依進士之例,三年一選。到第十五主肅忠王六年(西元一一〇一年)又開闢天臺宗之大選,由當時天臺宗的大德教雄,主盟選拔。先在光宗王時所設的僧科,是全體性的佛教科舉,自此,即增加了禪宗及天臺宗宗內的僧選。前者為大選或佛選,後者為宗選。

第十七主仁宗王,在位二十四年,而其齋僧法會達三萬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