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凡十三次,由於君王大臣之信佛,多在祈福禳災,非為解脫生死,所以佛事越盛,越能培養妖妄之徒的野心,致有妖僧妙清,利用方術,惑亂朝廷而陰謀竊國!

第十八主毅宗王(西元一一四七~一一七〇年)以後,法門紊亂日深,王之元年,為求子嗣,勅講《華嚴經》五十日,真的使他如願,有了子嗣。十一年,有內侍榮儀進禳禬之說,謂國家基業之遠近,人君壽命之脩短,但視禳禱之勤怠而定,王惑於其說,乃令京內京外大張法會,又命諸寺以千萬日為法會之期限者。因此僧徒奔走爭寵,百姓之受害日深了!

第十九主明宗王(西元一一七一~一一九七年)天性懦弱,軍國大事,均委以武臣李義方,明宗王耽於聲色,而幸於諸寺,事於齋醮,一如前代各王。因此,權臣李義方,既專橫於朝廷,殺戮文官,也與僧徒發生磨擦。僧徒屢次集眾犯城,李義方則率兵殺僧焚寺,終為僧徒所殺。這是韓國僧徒干預朝政的集體行動之始。李義方死後,僧徒之得勢者,自由出入宮禁,致有出身於王室的僧徒,淫亂宮女及私通公主的穢聞傳出。自第二十一主至二十二主時(西元一二〇五~一二五九年),僧徒與崔獻忠黨爭殺伐,僧徒被殺者前後約八百餘人。王政與佛教,頹廢如此,難道是佛法本身的過失嗎?其實,諸王何嘗真的理解了佛法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