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佛教史略 208

長養聖胎,但是恭愍王對他太敬重了,請他出山,封他為王師,請他說法,直到明朝洪武十四年(西元一三八一年),以八十二歲的高齡入滅,此時,距離高麗滅亡也僅十二年了。

從法系上說,石屋(福源)清珙,是徑山師範的第三傳,仰山祖欽的法孫,道場及菴(宗信)的法子,乃是臨濟義玄的十九代,楊岐方會的十二代。那麼,太古普愚是臨濟義玄的二十代,亦即第十九世孫了。

太古有其傳者雪棲所編的語錄行世,其中有一篇對恭愍王所說的心要,主旨在於提倡第一義。太古的看話工夫,是以公案來斷截分別知見,這與宋末圓悟大慧等的看話全同。他又有《示樂菴居士的念佛略要》,主張「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但有下念自性彌陀,十二時中,四威儀內,以阿彌陀佛名字,貼在心頭眼前;心眼佛名,打成一片……久久成功,則忽爾之間,心念斷絕,阿彌陀佛真體卓爾現前。當是時也,方信道舊不動名為佛。」這與宋末的念佛公案,也如出一轍。

高麗末期的另一位大禪師,便是慧勤,舊名元慧,號懶翁(西元一三二〇~一三七六年),他的世壽僅五十七歲,卻生歷高麗的忠肅、忠惠、忠穆、忠定、恭愍,及辛等六王,所以他也是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