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開出一派,稱為逍遙。
休靜之下,另有一位中觀海眼,他的生歿年月不詳,但他門下開出了一個中觀派,他自幼聰慧,有神童之稱,亦嘗舉義兵,參加壬辰(萬曆二十年)之役。著有《中觀集》一書傳於世。
海眼的同門,有一位靜觀一禪(西元一五三三~一六〇八年),自幼出家,精修博學,淹貫諸乘,參休靜,得心法,著有《靜觀集》一卷,他的詩偈,頗富禪味。他對於當時的法門,悲感非常,他在〈都大將軍兄〉之文中說:「於戲!季法之衰,世又亂極,民無安堵,僧不寧居,賊之殘害,人之勞苦,不可道也。而益增悽感者,僧衣俗服,驅使從軍,東西奔走,或就死於賊手,或逃生於閭閻,塵習依然,復萌于中,全忘出家之志,永廢律軏之行。希赴虛名,火馳不返,禪風將息,從可知矣!」這一段話說得何其痛心!
詠月堂清學(西元一五三三~一六五四年),也是休靜的弟子,著有《詠月集》一卷。光海君十年(明神宗萬曆四十五年),為了經營宮殿,召集僧侶與俗人,混雜一起,同服勞役,清學即上疏抗議,請施仁恩,使僧眾生得其所。可見當時朝鮮佛教之受凌虐困迫之甚了。
在壬辰之役,有一位為國捐軀的名僧靈奎,也是休靜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