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算皈依佛教。無論僧俗,對於三皈依文的獨唱及集會時的合唱,被視為表達信念的最好方法。
對於出家的僧人,在家的信徒是無條件的尊敬和供養,僧人在生活上的必需品,例如食物、衣料、居住等,均由在家信徒於不求酬報的方式下布施(dāna)奉獻而成為施主(dāyaka)。在出家人的方面,則以不為求取衣食的原則下,對於用物品的財施者的信徒們,將佛陀的教法,宣揚出來,稱為法施(dhamma-dāna),法施的功德,遠大於財施,何況比丘僧還是專修梵行的人呢?所以值得俗人的恭敬和供養。因此,若說小乘佛教的比丘們,都是只求自利的話,乃是不對的,他們的受施和用法施,乃是基本的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要守二百二十七條的比丘戒律(中國的《四分律》通稱為二百五十條),並且學習經論以充實智慧(paññā),從事瞑想等的觀法以實踐禪定(jhāna),這樣地以戒定慧三學兼顧的原則,來求達成解脫的目的。
但是,到今天為止,錫蘭的佛教,已經過了好多次法難。西元十三世紀,南印度的秋羅人(Cholo)的統治者,侵入了錫蘭,也摧殘了佛教。西元十六世紀初,又有葡萄牙人侵入錫蘭之後,除了高原的一小塊叫作康耿(Kandy)地方,尚為錫蘭人的小王國之外,其餘沿海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