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佛教史略 267

間接傳播的情形一樣。如說中國是大乘佛教的第二祖國,錫蘭便是小乘佛教的第二祖國。

自印度、經西域、到中國的是大乘佛教(Mahayana),站在自稱是大乘的立場,自古以來,即將錫蘭系統的佛教,貶稱為小乘佛教(Hinayana)。但在錫蘭系的佛教界,對此素為不喜,故在一九五〇年六月,於錫蘭召開第一次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中,便通過一項提案,以後不再稱呼他們為小乘,應以「上座部」(Theravāda)佛教稱呼他們,通常則被呼為南傳佛教或南方佛教,以區別於北傳的中國系的佛教。至於上座部的根據,是因佛滅之後一百乃至二百年間,佛教的派別競起,傳至錫蘭的一系,是屬於上座部的分別說系,故稱為上座部。

所謂上座,是指戒德隆高的比丘僧,所以,在錫蘭系的佛教地區,比丘僧是佛教中心,比丘們以戒律為中心,嚴格地度著出家修持的清淨生活,他們真的做到佛滅之後,比丘依戒為師、依律而住的佛陀遺訓。在持戒的先決條件之下,學習經論。他們的目的在於求取解脫(nibbāna),所以比丘要擺脫一切世俗事務的經營,終其一生堅守二百二十七條比丘戒,以「三衣一鉢」為資身之物之外,不得另有長財的積蓄。專心一意,住於僧團(saṃgha 僧伽),皈仰佛陀(buddha),實踐佛陀遺下的教法(dhamma)。這就是構成為佛教的佛、法、僧的三寶。三者鼎足而立,成為佛教,所以,他們除了三寶便沒有佛教,皈依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