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佛教史略 49

令各國各造釋迦丈六像一尊,並寫《大般若經》一部,這是第二步。

天平十年,令各國各造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僧寺)及法華滅罪寺(尼寺)一座,各寫《金光明最勝王經》及《法華經》一部,分置僧尼二寺,並令各造七重塔一座,安置天皇所頒的金字《金光明最勝王經》。至天平十三年,便詔以僧尼二寺而建立國分寺。僧寺住二十人,封給五十戶,施水田十町(每町約為九千九百一十八平方公尺);尼寺住十人,施水田十町。僧尼每月八日必須誦《金光明最勝王經》,每半月行誦戒羯磨,每月六齋日,禁止國人漁獵屠宰。於是,完成了佛化政治的理想。

思想源流


東大寺及國分寺的模式,乃是來自中國。推古之後,日本渴慕並移植學習中國文化制度,不遺餘力,佛法則是其最大的一環。隋唐時代的中國,佛教發展,如日中天,寺院之建築,亦極輝煌。現在列舉數端如下:

可見,聖武天皇的國分寺,淵源於隋唐,而非別出心裁。再說大佛像的鑄造,也是學自中國的風尚。例如唐高宗自咸亨三年(西元六七二年)開始,歷時三年多,在東都洛陽之龍門,造立了一尊盧舍那佛石像,身高八十五尺,脇侍二菩薩像,亦高七十尺。此後,又有則天武后,於久視元年(西元七〇〇年)發願在洛陽北邙山的白司坂,造大銅像。中宗神龍之初,加以修繕,而告竣工。

第三節 奈良佛教的文化及其利弊

慈善事業


奈良佛教的可貴處很多,慈善則是其一。於元正天皇養老七年(西元七二三年),在興福寺內設施藥院及悲田院。這要追溯到聖德太子的福田事業,他曾於四天王護國寺設置敬田、悲田、療病、施藥等四院。敬田是寺院的三寶部分,即是人民皈敬三寶的道場;悲田是貧窮孤獨者的救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