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養老院及孤兒院的性質;療病及施藥,是公共衛生的保健設施。聖德太子除令人民篤敬三寶之外,並設悲田、療病、施藥之三院,以立國家之大基。由此發展而有了奈良時代的慈善事業。
天平二年(西元七三〇年)四月,聖武天皇的光明皇后,將她宮職的經費,節省下來,設置施藥院,又置悲田院以濟貧病之輩。被皇后親身洗滌療養的癩病患者,亦達千人之眾。這種慈愛精神,史家傳為美談。她的女兒孝謙天皇,也繼母后遺志,於天平寶字元年,為了救濟貧病之徒,以墾田一百町,永遠撥給興福寺的施藥院。
同時,自飛鳥時代以來,佛教沙門,多精醫術。例如:法蓮以醫道濟民而於養老五年接受褒獎;鑑真律師亦精醫藥,雖已雙目失明,仍以鼻嗅辨別藥種,而為日本漢醫仰為其祖。聖武天皇臨崩之際,受詔入內寢的看病禪師,達一百二十六人。佛教重視醫藥,乃基於當時盛行《梵網經》中所說:「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而來。
一般的公益事業
從事公益事業者,有三位代表人物。一是法相宗的道昭,他巡錫全國,在人多之處及交通要道之旁,穿了很多井,造了很多橋。
另一位是行基菩薩,他和他的弟子,比道昭做的公益事業更多。遊行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