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佛教思想而發展教育的人,則為吉備真備。他於靈龜二年(唐玄宗開元四年,西元七一六年)入唐留學,天平七年(西元七三五年)返日。他是大政治家,也是大教育家,甚至有人說他是日本的倉頡;日文由他發明的傳說,固不足採信,但他設立教授內學及外典的「二教院」,雖是由推古時代的學問寺發展而來,卻將日本的學校教育,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另有一位大納言石上宅嗣,他於寶龜十一年(西元七八〇年)出家,法名梵行,拾其舊宅為阿閦寺。在此寺之一隅,別設芸亭院,陳列內外典的各種圖書,公開由人閱覽。此乃是以佛教為中心的日本第一所公共圖書館。
可惜,以上的二教院及芸亭院的遺跡,今已不明其所了!
文學與美術
此時的日本文學,是以漢文學為主,以漢詩為盛。由於聖武天皇的提倡獎勵漢文學,例如:他親自抄錄隋唐人的作品中,又多係佛教文學──王維居士的詩,真觀法師的頌、詩、讚、奉請文,釋靈實的讚、雜文、祭文,釋僧亮的詩等。所以日本在此期間的佛教詩歌,也有不少,例如:作於天平勝寶年間的《佛足石歌》最最有名,共有二十一首。又如:智藏、辨正、道慈、道融等四人的詩,則彙於詩集《懷風藻》中,尤以道慈最為能手。
再說美術,當聖德太子薨後,其妃橘大郎女,為追懷太子而刺繡帷帳兩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