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是闡揚以中諦為主的實相論。故在譯成漢文之後,也在中國形成了兩個學派,吉藏大師(西元五四九~六二三年)承受了空諦的實相論而成立了三論學派。北魏之際,由於道場的兼重《大智度論》而被視為四論學派的創始人,唐之吉藏,著有《三論玄義》,同為唐代人物的均正,則著了《四論玄義》。
至於天臺宗,既非三論宗,亦非四論宗,而是就《大智度論》的立場推展出來的。不過,重視《大智度論》的人,早在羅什的門下,即有僧叡(西元三七八~四四四年)的研究了。僧叡重視《大智度論》,同時也研究《法華經》。此一羅什的系統,也正是龍樹的學派所傳。故到南嶽慧思,在信仰的實踐方面,採取《般若經》立場的《大智度論》,在教理方面則以《法華經》為其中心。由此傳至智顗,便以《法華經》和《大智度論》的統合,發揮完成了天臺學派。
但是,龍樹的實相論,尚是屬於論理的,到了南嶽慧思,所主張的一心三觀,已從三智一心的基礎上,又接受了地論派及攝論學派所倡如來藏緣起論的實踐觀之影響,而成了唯心論的實相論,但其尚未及於每一眾生的當下一念,此到天臺大師智顗,始採用了《法華經》的十如是,《大智度論》所說的三種世間,乘以十法界,便成了眾生當下的一念之中,即具足三千世間的諸法性相,這是個人的實相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