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他方世界的淨土
他方世界的淨土,又可分作現在佛的淨土及未來佛的淨土。
1現在佛的淨土
根據資料,現在佛的淨土,較為具體的,有如下的四個:
-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有關極樂世界的資料,在諸佛淨土之中,是最豐富的一種。極樂淨土究竟在何方?
- 《阿彌陀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註三)
- 《無量壽經》卷上云:「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剎,其佛世界,名曰安樂。」(註四)
-
以《阿彌陀經》為始,述及極樂世界者,尚有《觀佛三昧海經》卷九、《大般泥洹經》卷一、《稱讚淨土經》、《大般若波羅蜜經》卷一、《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等,共六十餘種經典。因此對淨土的信仰亦最普遍。
極樂世界的異名異譯也特別多,梵語蘇訶嚩帝(Sukhāvati),又經須摩提(Sukhāmati),被譯為極樂世界、極樂國土、安樂淨土、安樂世界、安樂國、安養淨土、安養世界、安養國等,又被稱為西方淨土,或者簡稱西方。 - 《般舟三昧經》、《大阿彌陀經》卷上、《平等覺經》卷一等,均說彌陀的國土,是在過千億萬須彌山佛國的西方。梵文《無量壽經》、《無量壽莊嚴經》卷中、《稱讚淨土經》等,則說過百千俱胝那由陀佛剎。梵文《阿彌陀經》、《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卷上,說是百千俱胝佛剎。《拔陂菩薩經》說為百千億佛界。《觀世音菩薩授記經》說百千佛剎。極樂淨土距離我們的娑婆世界,究有多遠,可謂眾說不一,唯其是在此土的西方,則為共說。
-
阿閦佛的妙樂世界:根據學者的研究,在淨土思想的發展史上,倡導現在有多佛同時出現於十方世界的最早形態,恐怕要首推阿閦佛的妙樂世界,因其國土,極為簡樸,且與人間淨土有接近處,如其國中,亦有女人,也有生育,所不同者,不以欲心,孕無痛苦,亦無麻煩的月事。敘述此佛國土的主要經典是《阿閦佛國經》。該經卷上的〈發意受慧品〉云:「東方去是千佛剎,有世界名阿比羅提(妙喜或譯作妙樂)。」(註五)阿閦佛在此一世界初發無上菩提心,亦在此一世界成佛。
在《法華經》卷三〈化城喻品〉,說阿閦佛因地時,曾為大通智勝佛的十六王子之一,名叫智積,後在東方成佛。《悲華經》卷三云:曾為阿彌陀佛的前身無諍念王的千子之一,其第九王子蜜蘇,後在東方成佛,國名妙樂。密教則將阿閦佛作為金剛界的五佛之一,以表大圓鏡智。
此外,述及阿閦佛及其國土的經典,則有《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道行般若經》卷六及卷九、《首楞嚴三昧經》卷上、《維摩經》卷下等。 - 藥師佛的琉璃光世界:依據《藥師如來本願經》的敘述:「東方過此佛土,十恆河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淨琉璃,彼土有佛,名藥師琉璃光如來。」(註六)從《藥師如來本願經》看,藥師佛的功德,與其說是鼓勵眾生求生琉璃光淨土,倒不如說旨在救濟眾生現生的疾苦災難,所以眾生視藥師佛如藥王,亦如醫王,應病給藥,消災延壽,藥師佛也因此而受到廣泛的崇信,尤其受到密宗的普遍重視。其經典及儀軌行法,被收入《大正藏經》的,竟達二十五種之多,日本對於藥師佛的信仰也很普遍(註七)。
- 釋迦佛的淨土:依據經典,釋迦佛的淨土,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且舉三種資料如次:
- 《大般涅槃經》第二十四卷的〈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云:「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恆河沙等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無勝。彼土何故名曰無勝,其土所有嚴麗之事,皆悉平等,無有差別,猶如西方安樂世界,亦如東方滿月世界,我(釋迦佛)於彼土出現於世。為化眾生故,於此界閻浮提中,現轉法輪。」(註八)
- 《法華經》卷五〈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云:「一心欲見佛,不自惜身命,時我(釋迦佛)及眾僧,俱出靈鷲山。我時(釋迦佛)語眾生,常在此不滅,以方便力故,現有滅不滅。」(註九)
-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亦云:「彼未來世,諸眾生等,若得聞此希有(無字)法門,當知是人,久已成就無量福慧。……當知是人,常見我(釋迦佛)身,在靈鷲山,及見此等諸菩薩眾。」(註一〇)
從上述的三種資料,可以明白釋迦的國土,至少有兩個:一是西方的無勝世界,二是為了「不自惜身命」而「已成就無量福慧」的人所顯見的靈鷲山淨土。如果加上化現此土的閻浮提,則有三個國土了。為何一佛而有幾個國土,那唯有以受用土及變化土的準則來區分,諸佛願力無邊,自受用土固然寂靜無相而遍於一切,他受用土及變化土,則可同時顯現無量國土以接引有緣眾生。
2未來佛的淨土
所謂未來佛,即是說現在尚居菩薩果位,但已接受了諸佛給予的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