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定他們何時必將成佛,並以他們各自的本願力,必將完成一定的國土,以備成就眾生。現在且舉如下的四部經典所述者,用供參考。
-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下云:「(文殊師利)如本誓願所志具足,世界名曰:離塵垢心」,「在於南方,去是忍(娑婆)界,極在其邊。」(註一一)
-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云:「阿彌陀佛正法滅後,過中夜分,明相出時,觀世音菩薩,於七寶菩提樹下,結跏趺坐,成等正覺,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其佛國土,無有聲聞緣覺之名,純諸菩薩,充滿其國。華德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彼佛國土,名安樂耶?佛言:善男子!其佛國土,號曰眾寶普集莊嚴。」(註一二)
- 《悲華經》卷四〈諸菩薩本授記品〉,記有四位菩薩,將於未來作佛,成就國土。
- 金剛智慧光明功德菩薩:於未來世,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於此東方過十恆河沙等世界中微塵數等世界,其世界名曰不眴,當得作佛,佛號普賢如來(註一三)。
- 虛空印菩薩:於未來世,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於東南方去此佛土百千萬億恆河沙等世界,有世界名曰蓮華,當得作佛,號曰蓮華尊如來(註一四)。
- 師子香菩薩:於未來世,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於上方去此四十二恆河沙世界微塵數等諸佛世界,有世界名青香光明無垢,當於彼土成佛,號曰光明無垢堅香豐王如來(註一五)。
- 普賢菩薩:於未來世,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末後分中,於北方去此世界,過六十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知水善淨功德,當於彼土作佛,號曰智剛吼自在相王如來(註一六)。
- 《法華經》卷二〈譬喻品〉及卷三〈信解品〉,共有如下四例:
- 舍利弗: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國名離垢。其土平正,清淨嚴飾(註一七)。
- 摩訶迦葉:供養三百萬億諸佛,作最後身得成為佛,號曰光明如來,國土名光德。其國無諸穢惡不淨,菩薩無量千億,聲聞亦復無數,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註一八)。
- 須菩提:供養三百萬億那由他佛已,於最後身得成為佛,號曰名相如來,國名寶生(註一九)。
- 大目犍連:供養二百萬億諸佛已,當得作佛,號多摩羅跋栴檀香如來,國名意樂(註二〇)。
在《法華經》中,尚有〈授記品〉敘述五百羅漢及羅睺羅等,當來成佛時的佛號及國土名稱。
以上所列,現在佛及未來佛諸淨土,距離此土的娑婆世界,都相當遠。在彼諸佛土與此土之間的國土,究竟是那些,為何不將距離此土較近的佛土,或緊鄰著此土的佛土告訴我們?而且,若以此土為中心,向十方延伸者,距此土越近者,方位越小,距此土越遠者,方位越大。如果距離此土,過萬億佛土,則其國土之大,是否也是大出萬億之外?另外,佛土既有無量無數,何以僅在經中發現有限的數量?又為何僅就少數的幾個佛土,做了較為詳明的介紹?
對這些問題,只能用因緣不可思議來說明,或用佛法不可思議來解釋。只有與此土眾生,在釋迦世尊教化所及範圍之內的眾生,有緣的佛及佛土,釋尊才介紹,否則既然無緣,或者緣尚未熟,就不必介紹,好像今日都市中人,雖居同一座大樓,也可能對面不相認識。至於國土的大小,亦隨諸佛的願力所現,何況在同一方位,也可有不同的佛土群列並存,方位是站在此土的立場而言,若在彼土立場,未必要盡佔此土方位的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