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與僧伽
這幾天,臺北善導寺正在召開「中華民國佛教海內外僧伽代表大會」,我正在掩關,未能參與盛會。唯因佛教缺少宣傳,一般人對於佛教所用的名詞術語,多不瞭然,比如和尚與僧伽,就是一例。故借《中央日報》副刊一角,略加闡釋。
僧伽代表大會,既然成了這幾天的新聞,所謂僧伽代表,又都是和尚,那麼,僧伽與和尚,究竟有什麼關係呢?
通常都把和尚稱為僧侶,其實,僧侶是梵漢合化的名詞,僧是僧伽,侶是道侶。在印度,僧伽的梵文是Saṃgha,它在佛典中的音譯有好多種,比如僧佉、僧加、僧企耶、僧伽耶、桑喝耶等等,它的意譯是眾和會。
原來,佛教的信仰是以三寶為依歸,所謂三寶,就是佛、法、僧,換言之,佛是覺悟宇宙萬法的覺者,法是被佛覺悟的萬法軌則,僧是傳播佛法的核心幹部,合起來,就是以教主、教義、教團的三者,完成了佛教的形態。
可見,僧伽的意思,原是指佛教的教團而言。不過,佛教的教團,分有大小,因為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特別重視自由的精神,所以僧伽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