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佛教文化,有了一點生機,利用刊物宣傳教義,也利用刊物宣傳主辦者的事業,並利用刊物以達成聯絡信眾而助成主辦者的其他事業。這實在是值得讚歎的。做好事不求人知,是對的,但要使得眾多的人共同來做我們應做的好事,那就必須藉宣傳的鼓吹及號召了。臺灣佛教界能在毫無組織的狀態下,二十年來之所以尚有若干建樹,刊物之功不可沒。
但是,刊物不是沒有問題。
第一,經費問題:佛教刊物的經費,不是僅靠訂戶,否則唯有停辦一途,乃有仰給於信者的捐助。訂戶極為有限,贈閱戶則數量可觀。不過,若要善於經營,懂得聯絡方法,經費或不致困難,特別是海外的捐款,被視為最大的命脈,所以竟有人辦刊物發了小財的,有人辦刊物助成了大事的,但更有人不善張羅而虧本屢屢的。
第二,稿源問題:這是佛教刊物的大問題,臺灣的佛刊,先後已有十五、六種,寫稿的人,卻是太少太少。這有兩種原因:1.是刊物的銷路少,沒有稿酬,開始之時銷路少了,教外的人也讀不到;沒有稿酬,又引不起投稿者的興趣。這樣因果循環而振作不起。2.是教內的居士們,能寫稿的,大多為生活所逼,與其花了好大的工夫寫佛學文章給佛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