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書要出版,也是一樁難事,我的書,在臺灣佛教界,尚可列入頗受歡迎的之一,但當每出一書,出版家總是嘆苦,說他們出書,是純粹的服務,因為佛教界的讀書風氣太低,不唯無利可圖,而且賠本。據星雲法師說,他是用經像法物的利潤來補助出版事業,因為許多寺院可以不買任何新出版的佛教書刊,他們為了應酬佛事,摺本的經和懺,卻非買五本乃至十本、二十本不可。試問!在這樣的景況下,豈能鼓勵更多的人來研究和著作?

但是星雲法師對於佛教出版事業的魄力和貢獻,是很可佩的,不論他蝕本或賺錢,他能放下手來出版了幾十種新書,他的佛教文化服務處,也越來規模越大,足以證明萬事不怕開頭難,那就好了。

三、教育事業


所謂百年樹人,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得佛法興隆,必須培植大批優秀的人才,所以要辦教育。

臺灣自光復之後,最先提倡辦僧教育的,是慈航法師,他在大陸撤退之際,時局動亂之中,就喊出了要在臺灣辦一百所佛學院的口號,因此,他每到一寺,就安上一個佛學院的名,雖其理想未能如期達成,但確開了辦學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