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考 275

有的學院錄取學生的標準,僅能寫出自己的姓名就可。

所以,大多於三年畢之時,無何優異的成績可觀。已經停辦的學院之中,一同寺辦得較好,正在辦著的學院之中,以臨濟寺及壽山寺的學生程度比較整齊,但其中只有少數讀過高中,多數只讀過小學,以現在的學力平均起來,也不過初高中程度;當然,以壽山學院學生發表的習作來看,已有高中以上乃至大學的程度了,這些少數人的習作,有的也曾經過老師修改,唯其能有《覺世》旬刊給她們發表的機會,寫作的興趣濃厚,進步頗為快速。《覺世》旬刊也正由於這班學生的灌溉,而顯出了一股朝氣。

現在,大家都在指望著由演培法師掛名院長,印海、了中二位法師通力合作而創辦的太虛佛學院,當本文屬筆之時,他們尚在招生階段,至於究竟如何,有待事實證明,不過根據已經發表的教育計畫及教師陣容來判斷,它將是佛院群中的後來居上,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臺灣的佛學院,為什麼辦不長久?為什麼造就不出較多的人才?原因實在很多。

四、出國留學的門路


除了星雲法師,尚有白聖法師及悟一法師,也在積極地籌創佛教大學,但願他們兩家比賽,是誰真的辦成,是誰首先辦好,如果兩家都能辦得理想,實是中國佛教之福。然在目前,臺灣的佛教教育,既不能造就高級的人才,一般有志向學的僧尼,便把希望指向了留學的途徑。

留學,到目前為止,有兩個國家:一是泰國、一是日本。但有一個怪現象,泰國方面由於第一位去的留學僧淨海法師,及另一位陳明德居士的奔走爭取,給了臺灣每年兩名獎學金,也就是說臺灣每年考送兩名學僧到泰國,可以用泰國政府的錢而不必自己張羅費用。然而除了淨海法師之外,臺灣很少有人想去,前年考送兩個,去了不到一年,又自動溜回了臺灣,這對淨海法師的一番苦心,以及泰國政府的善意,都是重大的辜負。為何對泰國的環境不感興趣?百思不得其解。如說那裡不能讀書,似又未必,例如淨海法師去了六、七年來,成就非常可觀,他的為教熱忱,他的信仰堅貞,已非同輩的法師可比,何況他已能利用泰文、英文資料,將南傳的東西,陸續地寫成中文,向國人介紹。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