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佛在人間成佛,為人間說法,勸勉人類修行成佛之道,當從人間的基本善法做起。

因此,到了中國的宋初,有一位永明延壽禪師(西元九〇四~九七五年)倡導禪淨合習,主張萬善同歸(註六),他自己每日持名念佛十萬聲,同時以日行一百零八件善事為恆課。他看到了禪宗修行,未必人人能得開悟,淨土宗念佛也未必能夠及時親臨淨土,所以在其所著《宗鏡錄》(註七)中主張:「凡聖所作,真俗緣生,此一念之心,剎那起時,即具三性三無性六義。」(註八)故亦常常提起「一念相應一念成佛,一日相應一日成佛」的觀照(註九)。若悟真如妙心,已見真空佛性,此念即是無念的般若;若凡夫未悟,即以妄心念佛,此心亦與佛心相應,亦與佛身同處淨土;但能一念念佛,只此一念,縱然是散心,亦與佛心相應。

永明延壽對這樣的觀點,亦有申論:「三乘多約理成,或云法身即等,報化未圓,亦云一念成佛,皆從理說。今一乘宗,理事齊等。」(註一〇)又云:「言久修善根者,即在三乘教攝,從三乘入一乘,即是一念,始修具足。故經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註一一)此乃依據晉譯《華嚴經.梵行品》所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