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考 476

都能從其藝術作品中體會到《聖經》的內容及信仰的精神;透過藝術作品的表達,便能讓人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對於人類心靈的安慰是多麼的重要。

在東方文化中的藝術創作,能與西方宗教藝術相頡頏的,則唯有佛教,甚至敢說,如果把佛教藝術的古蹟、古物除外,再查考東方文化中的古藝術品,就相當貧乏了。因此可說,從佛教藝術作品的豐富程度而言,佛教文化不僅是亞洲宗教中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也是留下文化遺產最多的宗教,更是最有前瞻性及將來性的宗教。我們邀請諸位與研究佛教藝術相關的專家學者,以佛教藝術為主題,來進行研討,目的便是為了溫故知新,古為今用,承先啟後。

二、佛教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佛教藝術之有歷史可考者,如眾所周知,在印度大約可分四個時期:

三、佛教藝術以化世導俗為目的


如果要追溯佛教的根本精神,不僅不贊成以偶像為禮敬對象,也不允許弟子們從事藝術創作的行為。因於原始佛教時代,佛弟子們重修持、求解脫,無暇及於藝術,我們都知道,戒律中有明文規定,比丘及比丘尼不應作畫。但在以化世導俗為目的的角度來說,用藝術的表現方式,接引世人、接近佛法、接受佛法,就很有需要了。故由原始佛教過渡到部派佛教時代所傳下的律部及阿含部中,就見到了繪畫及雕像的記載。例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以及大眾部所傳的《增一阿含經》。不過到了初期大乘的《大般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