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上所引兩位學者的看法,知道佛教藝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宜有兩大主流:1.是以承襲印度佛教題材及其思想風格為基礎的,2.是以中國禪宗思想精神為骨幹的。其第一類雖也是創作,仍不脫模擬的痕跡;第二類則純屬於中國佛教別具神韻的創作了。
張曼濤先生編集的《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十九冊,收有謝無量先生的〈佛教東來對中國文學之影響〉,他以為由於梵音隨佛典翻譯傳入中國,便促成了沈約的四聲及駢體文的發展;宋明儒家的語錄,多少是受著名禪師們所遺語錄的影響;由於佛教的普及化,促成了平民文學及變文以後新體文學之發展;徵引鄭振鐸的《中國俗文學史》,以為佛教的變文促成了後來之戲曲小說、彈詞、寶卷、鼓詞的發生;變文為了宣傳佛經,吸引信眾,就用散文和韻文相結合,附帶地在中國卻促成了新文體之發達,演變成鼓子詞、諸宮調、彈詞、戲曲小說的不斷進步。
六、以佛教題材,引發另一類創作
佛教進入二十世紀後期,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傳遍全球,對於現代人的社會,也有很大影響,例如:佛學、禪學對心理學、心智學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