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人生的方向和目標是什麼,也不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如果沒有選對閱讀圖書的性質,若不是慫恿他們為求一己的放縱、刺激、快樂、出鋒頭,而去胡作非為、叛逆父母、困擾社會,便是暗示他們變成消沈、頹唐、悲觀、逃避現實,而憤世嫉俗的性格。

為青少年選擇圖書,也要漸漸養成尊重青少年的獨立人格及獨立判斷,切不可以成年人的立場,強制青少年們應該閱讀什麼,又不該閱讀什麼。至少父母及老師們,必須知道那些是好書,好在什麼地方,也當理解青少年的個別心向及其接受的能力、接受的程度。

四、因材施教,寓教於樂


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弟子群,不論出家人或在家人,都有大量的青年男女,也有少年兒童,他們都能受到完整的照顧,也有各種年齡層次必須要讀的書。佛教傳到中國內地,以及蒙古、西藏,都極重視青少年階段的各項功課,以及閱讀的方向,並且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由老師依照每一個青少年的資質及習性,分別指導他們作最佳的圖書選擇、最經濟的時間應用。最好的指導方式,往往是寓教於樂,在歌唱、舞蹈等實景演練之中,達成了陶冶青少年身心的目的。

我自己在青少年時代,閱讀過許多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包括詩詞、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