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人的壓迫下解救了他的人民,與其說受了基督教影響,不如說是繫源於相連著佛教思想的印度精神。

五、今日的佛教急需宗教的教育


由於上面略舉可知,佛教徒的不同於非佛教徒,端在佛教戒律的守持與否,如果不學佛戒也不守佛戒,他是夠不上稱為佛教徒的,也說不上有其佛教的宗教生活。不幸的是,今世的中國佛教,由於政治的變亂、社會的動盪,以及人心的披靡,佛教徒們未嘗能有理想的環境,來培養與接受宗教教育的生活體驗,所以除了深根大器的高賢俊傑之士,尚能保持若干佛教徒的宗教氣質之外,一般而下,則皆流世比俗,亦無反身覺照的能力了。因此我要提出此一問題於佛界達德高賢之前,以期挽救時弊於既傾未覆之先。有人以為六祖大師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所以主張「大隱在廛」,所謂「十字街頭好參禪」,這些觀念,當然都是金石之言,奈何一般人不自明察,只握住了「不離世間」四個字,卻放棄了最重要的一個「覺」字;只看清了「在廛」兩字而未認明「大隱」兩字。那麼試問:我已「覺」了嗎?我已能夠「大隱」了嗎?需知覺悟世間法,大隱在市廛,絕對不是朋比俗類、等同凡情的境界。所以我們急需從佛教的宗教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