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現代世界各國的宗教教育及宗教學術運動
傳統的西方宗教,與政治及教育分開之後,對於一般人而言,有關宗教的信仰指導,以及道德生活的陶冶,依然是通過了教會教士的講道而得;同時,在父母的家庭教育、社會的社交活動,乃至在一般的學校教育(尤其是教會辦的一般學校),無一處不能接受宗教教育。因為在西方社會中,一個人如果是無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不是被視為唯物論的共產黨員,便會被視為不守道德的危險分子,是不可信的人。絕不像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知識分子,多以不信宗教的無神論者為時髦為前進。如果到西方,始知科學昌明,如:德國、法國、美國、英國,無神論者乃是遭受社會大眾側目的激進分子,他們象徵著破壞及危險。有人自稱是儒家思想的信徒,如果是唯物論者,便一定不是儒家的學者,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但也主張祭神、敬神,儒家雖非宗教,卻不否定宗教。
西方國家,初將一般教育從宗教教育中獨立出來,成為專門教授哲學科技等的機構,造就科技等的專門人才,以及文史哲學和音樂藝術等的專門人才;宗教師人才則由教會的神學院中訓練培養。近百年來,由於學者們對各民族國家的宗教發生興趣,從語言學、人類學、考古學、社會學等的角度,研究東方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