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隋唐的佛學是道地的中國哲學的延伸或其另一類型,仍要拒之於中國哲學的門外。而它卻在國外受到日本學者及歐美學者的重視。以致往往有去國外留學或訪問的知識分子,被問起有關中國佛學,例如禪的問題時,便會瞠目結舌,因而從外文著作中吸收佛學常識。
從培養宗教學術人才的觀點而言,在國內的教育家之中,已將其所見付諸實際的,則為張曉峯先生,他鼓勵各宗教的領袖們,在其文化大學之內,設立乙種研究所,關於印度學及佛教學的,即有三所之多,特別是佛學研究所、印度研究所、基督教研究所,均已先後招收研究生,開課講學。其圖書設備、教授的資格、研究生的程度,均與甲種研究所的要求無異,所不同的,乃是尚未受到教育部的立案許可。而此立案許可的權責,雖在教育部,如果大學法中沒有明文許可,教育部便無法批准。
因此,我們是多麼熱切的祈望著立法機構的諸位明公,在近期內修改大學法之時,能將此一提案,列為最最優先通過的考慮事項。以便使我國的大學教育在教育史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九日講於陽明山中華學術院宗教與道德研究所第四十四次講論會由兼所長張其昀曉峯先生主持,刊於《菩提樹》三四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