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啟後

──召開「中華國際佛學會議」緣起


時代是進步的,佛教也在進步之中,但是對佛法的宣揚、佛學的研究、佛教的傳播,永遠是一樣的,到處是一樣的。釋迦世尊入滅之後的佛教史上,曾經有過三次大結集,那就是把佛陀的遺教做蒐集、分類、整理而集為聖典。

近代佛教的學術研究,創始於歐洲,繼之於日本,到了二十世紀,已漸成為世界各國研究東方學和宗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領域,而我國的佛教和佛學始終都是齊頭並進,但一向是以信仰為目的、學術為方法。近世的所謂印度學和佛教學,是為學術而學術,那是站在語言學、社會學、人類學、宗教哲學等文化思想史的立場所做的研究工作。但是到了日本,研究印度學、佛教學的學者,都是佛教的信徒,他們多半是屬於佛教各派的傳教士,所以其目的又走回以信仰為目的、以學術為方法的原路。古代的佛教學者多是重在義理的分析和判斷,現代則是以歷史的角度做比較的研究。所謂真理越辨越明,經過發掘、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