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日本佛教徒應該感謝德川幕府的提攜,實則此一提攜,未必是福。神聖的宗教信仰,要用政令來硬性強制,豈不失去了信仰的價值;寺院的僧侶,不用為了爭取信施的教化,自己不必用道德感召,信者之對寺僧也不要求精神的救濟,僧侶也就漸漸形成俗化,失去了宗教師的莊嚴和神聖;最後,所謂佛教的信仰,不過是一種風俗習慣,至於佛法的普及和人間的淨化,遂不為大眾所知了。
所以,當我初到日本,看到除了已成遊覽觀光中心的大寺院之外,一般的寺院都把大殿的門閉得緊緊的,平常根本無人進香祈願。有一次我到金澤市去,該市有一條街,名叫「寺町」,全市的寺院,都集中在這條街上,各宗各派大大小小,共有二百多座,在京都也有一處地名叫作寺町。這兩種現象,在我初到日本的中國僧人看來是很難理解的。例如說,寺院沒有香火、沒有信徒,怎麼維持呢?那麼多寺院集中在一起,教化的對象是些什麼人呢?寺院與寺院之間,會不會因了信徒的問題而產生不愉快的事呢?
其實,如果知道了日本寺院的歷史背景之後,也就不會覺得奇怪了。因為這些寺院,大多從德川幕府的江戶時代(西元一六〇〇~一八六八年)以來,代代相傳,寺院的住持換了很多人,寺院的檀家雖也換了很多代的很多人,但因他們的祖先是某寺的檀家,他們祖先的子孫,也就生來是某寺的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