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有極崇高的敬意,不論是由於什麼原因,凡是跟這些祖師中的任何一個發生了關係,縱然是間接的乃至是從文字上認識之後,他便會死心塌地地為這位祖師的理想努力到底。例如源空創立淨土宗的原因,僅是讀到了中國善導大師(西元六一三~六八一年)著的《觀無量壽經疏》。故在日本佛教史上,見有新宗派的生起,卻未見到舊宗派的滅亡。他們對於各宗所屬的古蹟,也無不善加維護及整修。

反觀中國的佛教,則頗令人哀嘆了,以宗派的學術思想而言,曾經有過大小乘共計十三宗派(註三八)。到本世紀,華嚴及律宗附屬於禪寺,天臺及淨土的專修寺院數目極少,絕大多數是禪宗寺院,其他各宗的僧侶及寺院早已消失了。禪宗在中國,曾有五家七宗(註三九),近世所存的,僅僅臨濟及曹洞兩派而已。至於歷時近二千年來,所留佛教的文物古蹟,凡是金屬及木造的,已經很難搜尋,所幸尚有古代的石窟、石崖、石經、鐘塔供人憑弔欣賞而已(註四〇)。這是什麼原因?頗值深思。

若照儒家的思想而言,古聖先賢是受尊敬的,但他們是人而非神。法家的思想,則主張「青,取之於藍,而出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註四一),是後來者優勝的歷史進化論者。故對於古人的情感,很難達到崇拜的程度,加上儒道兩家,始終把佛教視作外來的事物而加以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