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喪葬過程及喪服變除,來考察而知服喪並非為了對於死者表示悲哀或同情,而是為了服喪者自身或其所屬的社會集團。第二部分別論述首服(喪冠)、經帶、衣裳、喪履、喪杖等。其次為補編的〈中國古代の喪における兼服について〉,又附錄了〈禮經の儀禮主義──宗教學的考察〉。
以殷之中期的鬼神圖像作為研究對象,則有林已奈夫的〈殷中期に由來する鬼神〉(《東方學報》京都四一),這是從河南鄭州白家莊、湖北黃陂盤龍城、安徽嘉山泊崗等處發掘而得殷代遺物上所見的神鬼像的考察。
這一年的吉岡義豐,為淡交社的《世界の宗教》叢書,寫了一冊圖文並重的、通俗性的《道教──永生への願い》,分作道教的理解、道教的成立與發展、道教與道士的生活、道教的行程。
在單篇的論文方面,則有立正大學的野村耀昌博士,寫了〈太上中道妙法蓮華經について〉(金倉圓照編《法華經》の成立と展開》),他將這部道教的經典與佛教的鳩摩羅什三藏所譯的《法華經》做詳細的對比,發現道經抄襲佛經之明目張膽,且有不知經意文句為何之處。
一九七一年度在二十二屆道教學會召開之前,該會已出了第三十七及三十八兩期的會刊《東方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