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此事告訴了正在南洋弘化的白老和臺灣的道老,他們也都為之嘆了兩口冷氣。若要找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福薄的緣故。好像《有部毘奈耶》卷四二所記的薄福善來一樣,佛陀要阿難尊者為善來留飯,由於善來福薄,竟使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把佛陀囑咐留飯的事忘了。

七、學成之後做什麼


我國的佛教環境,不能和日本比較,日本在明治末期,即已使佛教的教育制度,跟上了現代化的環境,所以,能夠培育人才,也能安置人才。我國的佛教,在現代化的教育制度方面,可說尚未起步,也就是說,比起日本,我們落後了將近一百年。所以,自己無法培育出人才。我們的人才,若不是靠自修成功的,便是從一般大學畢業之後再進佛教的。假如由僧侶身分,去受一般大學的高等教育之後,便會因其所學,並非佛教之所需用,往往會因投閒置散,終於返俗而去的。

另有來到日本留學的人,雖然學的是佛法,卻與中國環境所要的講經方式不同,乃是分析考證及組織條理之學,縱然學成,回國之後,亦無用武之地。何況留學數年,在佛教語言學和各種基礎學科的學習之餘,能夠真有成就可觀的,